高娱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布偶小熊宝宝怎么养女儿要带小熊妈妈上大学

2024年07月15日 高娱资讯

高考成绩出来了,女儿的分数在一本之列,全家人都十分开心。女儿最是兴奋,开始为入学做准备,列了长长的一张入学必需品清单。

当妈妈看到女儿把布偶“小熊妈妈”写入了清单当中就着急了,忍不住好言劝阻:“女儿,你今年18岁了,开始上大学了,不应该再带‘小熊妈妈 ’了。”

但女儿对妈妈的劝告无动于衷,执意要把“小熊妈妈”带去大学。妈妈为此十分担心:怎么女儿这么大了还依恋物品?难道就戒除不掉吗?

其实很多孩子都有过依恋物品的经历,他们依恋的物品大多是:布偶、毛巾、被子等柔软的物品,而他们对物品的依恋程度也因人而异。

01、为什么孩子会依恋物品呢? 孩子依恋物品,往往是因为这些物品在孩子眼中并不是单纯的一件物品,它们可能被赋予了更多情感,而这些情感正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缺失的。

孩子在幼儿期安全感的缺失。 幼儿期是孩子安全感的培养期,如果孩子在幼儿期没能从父母或照顾人身上获得安全感,孩子就很可能会通过其他途径来获取安全感,比如“依恋物品”。

像上面的例子中,在女儿在成长过程中,妈妈一直工作比较忙碌,陪伴女儿的时间并不多。女儿因为经常见不到妈妈,便把对妈妈的情感转移到经常陪着自己的布偶身上,她称之为“小熊妈妈”。

所以,像“小熊妈妈”这些被孩子赋予了情感的物品实质上是一个“情感载体”,孩子从这些载体上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也获得了所渴求的安全感。

环境的变换,孩子通过“依恋物品”获得安全感。 开篇例子中,女儿要把布偶“小熊妈妈”带去上大学,正是因为女儿对新环境感到既兴奋又害怕,她需要借助她所熟悉并能带给她安全感的载体“小熊妈妈”来获得安慰,让自己能在陌生的环境中镇静下来。

这个时候,安全载体“小熊妈妈”不只是一种情感力量,更是像孩子熟悉的朋友、亲人,陪着自己迎接新环境,适应新环境。

依恋物品变成了一种习惯。 孩子对物品的依恋如果没有得到引导和转移,就会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香港电视剧 《爱.回家》中子仁的角色便是这样,他自小双亲不在、缺全感缺失,他把对父母的依恋感情转移到了儿时的一张小被子上。这张小被子是他的安全载体,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被子被家人们剪成了一张小手帕大小的“被角”。但是子仁依然对“被角”不舍不弃,这不仅是因为“被角”中有他对父母的记忆,也是因为他已习惯从“被角”中获得安全感。

所以说,孩子“依恋物品”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安全感缺失的一种表现。孩子正是从这些被赋予了情感的载体中获得安全感的。所以,我们在关心孩子的同时,不要忽略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需求。

02、孩子“依恋物品”需要纠正吗? 8岁武武是朗诵班的学员,虽然经过很多次练习,可每次上台前,武武还是会感到紧张。但是只要带上他的安全载体“小毛巾”,他的紧张情绪很快就得到舒缓。

丫丫今年6岁了,每晚都要抱着婴儿时期那个小枕头睡觉,妈妈多次想把小枕头扔掉,丫丫都坚决不同意。

像武武和丫丫这种在特定时候才需要依恋物的情形是不需要纠正的,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依恋物品的行为也会渐渐消失的。

但是如果孩子对“依恋物”过分关注,需要一刻不离带在身边的,父母就要重视了,要及时帮助孩子纠正。

03、父母应该怎样帮助孩子戒除“依恋物品”的行为呢? 归根到底,孩子“依恋物品”行为的产生,主要原因还是安全感的缺失。所以要纠正孩子的恋物行为,就要从培养孩子的安全感方面着手。

(1)父母学会从语言和行为上表达对孩子的爱。

关于对孩子的爱,我们很多父母从来都是内敛又含蓄的,父母们不善于表达对孩子的爱,也羞于表达爱。即使对孩子充满爱,我们的父母说出来的话却是满带嫌弃的。“看你多臭。””快去梳头,头发乱哄哄的像个鸟窝一样。“父母嫌弃式的表达让不明真相的孩子误以为父母是真的不爱自己。

其实父母要表达对孩子的爱并没有那么难,把真实感受说出来,做出来就可以。爱孩子就多拥抱他吧,爱他就请说出来吧,父母懂得表达爱,孩子才会感受到爱,学会爱。

“孩子摔倒了,别害怕,站起来,爸爸一直都在呢!”

“孩子勇敢向前走,妈妈会一直在后面看着你。”

“没事的,谁不会犯错呢?妈妈小时侯也经常做错事。”

“来,让妈妈抱抱你。”

“爸爸妈妈爱你!”

……

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孩子从父母的关爱中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就不需要从布偶、被子等物品中去获得心理满足了。

(2)给予孩子足够的陪伴。

上面提到,孩子依恋物品的主要原因是安全感的缺失,那为什么孩子会缺失安全感呢?究其原因,其实就是父母的陪伴不足所致。

我孩子差不多一岁的时候,我因为工作原因离开了家里很长一段时间。等我工作回来后,儿子不仅对我表现得很陌生,而且每天晚上都要抱着同一张小被子才肯入睡。我知道孩子把对妈妈的依恋情感转移到小被子上了。

我当时真是很自责,就辞掉了需要经常跑来跑去的工作,便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我开始每晚和他一起亲子阅读,伴着他入睡,孩子要抱着被子的习惯便在不知不觉中纠正了。

所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到父母足够的陪伴,孩子依恋物品的行为也会逐渐减少或消失的。

(3)转移“依恋载体”。

孩子之所以对某一物品“情有独钟”,是因为孩子对这一物品寄予了感情。而孩子的情感这么单一的原因,就是因为生活过于单调。丰富孩子的生活,让孩子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起来。

比如,孩子平时一个人玩的,就多带他和其他小朋友玩;孩子喜欢乱画的,就买些颜色笔鼓励他画;孩子喜欢听音乐的,就鼓励他唱出来;孩子喜欢布偶的就多买几个布偶给他。

孩子的兴趣广泛了,视界开阔起来了,他就不会单一地去依恋这一物品了。因为他的注意力被转移了,精力也会被分散,他没有过多的精力去关注“依恋载体”了,依恋物品的行为自然就会减少了。

(4)自然戒除。

一般来说,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依恋物品的行为也会自行消失。但也有个别孩子成年后也依然会依恋儿时的物品,但只要不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活,父母就无须过分紧张。因为终有一天,孩子是会放弃他的“依恋物”的,至于这一天是什么时候,是因人而异的。正如有些孩子需要依恋物,有些孩子不需要一样。

电视剧《爱.回家》中的子仁,在最后一个“小被角”也被家人不小心用掉后,他也曾失落和手足无措,但终究他还是依靠意志战胜了自己,把更多专注力投入到工作上,“小被角”也就不需要了。

总的来说,孩子依恋物品是有根可寻的,究其原因是父母的陪伴不足,导致孩子的安全感不足所致。所以为人父母的我们,应该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多陪伴孩子,多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们在充满温情、充满爱的环境中生活,“依恋物”就没存在的条件了。

出国看病资讯

赴美就医签证

教育信息化论坛官网

大众标准化期刊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