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妈养宝宝老话真的对吗带孙子老话养可能
2025年01月06日 高娱资讯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许多传承数千年的生活智慧浓缩成一句一句的老话教导着我们的生活,老人们也经常以自己的经验教导儿辈、孙辈,引导他们积极向上,长大成人。但是,近百年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些老话放到现在就不适用了,严重的甚至会可能影响孩子正常的社会交往,还会引发家庭矛盾。
比如“只可劝人家圆,不可劝人家离”、“宁可一日没钱使,不可一日坏行止”、“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和气生财,忤逆生灾”、“脚正不怕鞋歪,心正不怕雷打”.......等等等等, 这些古人用自己的智慧总结的老话,看似简单平常,实则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从做人做事等多个方面教会了我们很多道理,但还有些是现在不再适用的。
1、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现代社会最被曲解的话了,这句话出自明代文学家张岱,原文为:“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原意是在古代,男人看待女子,一定要先看德行再看才干,女子若是没有才干就要修德行,并不是说女子不能有才干的意思。
现在的女子在社会各个领域担任顶梁柱,再要用这来教育女孩可就滑天下之大稽了。
2、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在古代,女子出嫁后确实是算做男方家人了,不过过去确实交通不便,嫁出去的女儿想要回一趟娘家也是很不容易的。现在高铁飞机自驾,过去几天的路现在几个小时就到了,对很多父母来说,女儿比儿子还来的贴心。
更何况现在很多独生子女,女儿嫁出去了回家可能不比儿子少。
3、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成才现代社会信息来源太多,孩子有很多渠道去接触各种观点,如果还是拿过去的简单的打和骂来解决问题,恐怕只会孩子会往着相反的方向去,反而会形成负作用。
4、小亏不吃吃大亏很多老人以自己的经验在孙辈受欺负时会说吃亏是福,要学会忍,小不忍则乱大谋。这种观念如果被孩子接受会难以适应现在的社会。现在的孩子个性都比较强,社会竞争也厉害,家长都注意培养孩子的各方面情商,所以要跟孩子讲清楚什么亏能吃,什么亏不能忍,不能懦弱,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
5、一个巴掌拍不响很多时候小孩在外边跟别的小孩打架了,老人们容易用这句话来教育孩子,本来老人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着让孩子主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有些时候如果孩子不是主动犯错,在家长面前得不到他认为公正的待遇,会非常反感,前些年因为这样的事就闹过不少孩子离家出走的例子。孩子犯错了要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自己的错误一定严厉教育,别人的错误也要指出来,并帮助孩子去想办法解决。
6、苍蝇不叮无缝的蛋确实个人的思想行为可能是影响到整件事,但拿这句话来教育孩子,有着很强的暗示性,意思就是你不行,就是你的错,就是因为你才会这样子,这样会让孩子河南真正的平心静气的去认识自己的错误。
7、人挪活,树挪死老一辈的人很多在国企或者集体企业里待过,过去还有金饭碗一说,意思也是不要轻易的换工作,但这个现在就非常不适用了。当今社会与过往社会变化太大,不仅鼓励个人的多元化,也鼓励企业的多元化,适合不适合只有当事人才知道,有时候不换个地方才是绝路一条。
8、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人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确实是家里有个老人对指导年轻人成长有着非常好的作用。但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也要分时候,在不熟悉的领域、不熟悉的情况下,年轻人的事还是少说话,现在的孩子个性强,一句话说不好,说不定就起了反效果。
就比如,过去的单位讲究资历,资历老的说话说领导也可以说,领导也得听着。现在的单位,领导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也是讲资历的地方,再去说话就不合适了。
9、各扫门前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为什么现在会有宅男宅女的情况,都是这样的观念。现在的社会是个包容的社会,对沟通交流也有着更高的要求,自管自家事,很容易与社会脱节,最终被社会抛弃。当然,遇到危险的事,还是要教育孩子,首先要有自我保护的情况下,有自身能力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去帮助别人。
即使是这些老话,也还是蕴含着很多道理的,只不过在现代社会,更需要辩证的去看待。
还有哪些您认为需要辩证的看待的老话,留言我们一起交流进步。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