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娱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

吼叫式育儿沟通苦恼吼孩子上瘾4C法则让你

2024年08月14日 高娱资讯

点击右上角关注“幼儿园张老师”,分享我的育儿原创,一起感受教育过程的美好!

周末带小宝去看爷爷奶奶,刚吃过晚饭,突然,对面楼上不知道谁家传来一阵划破天际的嘶吼,我们这栋楼和对面那栋楼瞬间安静下来, 大家似乎都被这声音所吸引了,想要听听是什么事情能引来这么大的愤怒。

我隐隐约约地听出来,这是一位正在训孩子的妈妈,只听她用高八度的声音语无伦次地叫嚷:说了多少遍了啊?多少遍了?脑子在不在?耳朵在不在?多长时间了?今天做不完就别吃饭,饿着!!!

接着是一堆书本落在地上的声音,桌椅倒下的声音。

妈妈似乎还不足以泄愤,她继续叫嚷着:每天好吃好喝的养着你,不图你多有出息,连个作业都能做成这样,你说我怎么就生出这样的孩子。你会了没?动脑筋了没?你说

“我就不做怎么啦?”已经沉寂好久的男孩子用稚嫩又有点浑厚的声音突然喊了一声:“你就不是我妈妈,妈妈不会这样对自己的孩子。”

空气好像瞬间冻结了,房间里突然没有了声音。我猜测这句话大概深深地扎中了妈妈的心,毕竟这个孩子也有十来岁了,不是可以随意糊弄的小宝宝。此刻的妈妈早已被悲伤和气愤冲昏了头脑,哪里还有思考的力量。

在生活中,有很多妈妈在不经意之间就和孩子陷入相爱相杀的状态,前几天有位粉丝给我留言就是这么说的:

我不是好妈妈,刚才我又吼孩子了,还动手打他了,现在好后悔,为什么每次都这么激动?看到孩子愤恨的眼神,无助的样子,我觉得自己太不应该了。总是这样忍不住吼,吼了又后悔,孩子都跟我不亲了,到底该怎么办?

家长为什么无法控制吼叫?

孩子的行为与家长期待偏差大

家长对孩子有一定程度的期待,在家长看来这种期待完全符合孩子的能力,但是孩子达不到。家长会认为孩子没有尽力,内心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愤慨,所以会选择吼叫的方式。

孩子不认可无声反抗激怒家长

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提出了合理的要求,但是孩子对要求不理解、不认可,又不能拒绝,就采取拖延、磨蹭来无声反抗家长。家长认为孩子有故意的成分,明知故犯,所以很容易吼叫。

家长无法理解孩子的异常行为

孩子做出一些让家长匪夷所思的行为,在家长看来这根本就不是孩子可能做的事情,但是又实际发生了,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困惑于原因,烦恼于如果管理,情绪很容易崩溃。

“吼叫式育儿”的危害有哪些?

《理解儿童的行为》这本书有一段令我印象深刻:许多成人相信惩罚或者权利—武断式的行为管理方式是最为有效地教给儿童什么是所期待的行为的一种方式。这信念来自于对儿童的传统文化观念。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言论:“我小时候也是这么过来的,事实上这并没有伤害我。”

严格来说,吼叫式育儿就是一种对孩子整个身心的严厉惩罚,这种惩罚不仅不能告诉孩子什么是成人所期待的行为方式,还有可能引发孩子如下逆反心理:

为寻求关注制造吼叫

当孩子表现得很好的时候,家长认为一切正常,对孩子的表现也很满意,反而是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家长会对着他批评、吼叫。一些孩子在逆反心理的驱使下会故意捣乱,以求激怒家长,在家长对自己吼叫的时候也是在关注自己。

为寻求力量故意挑衅

面对家长的吼叫,渴望寻求力量保护自己,故意表现出内心强大的样子,对家长进行挑衅。有些孩子面对家长的打骂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毫不畏惧。

为心理平衡寻求报复

在家长吼叫时,有的孩子因为害怕不敢随便反抗,但是事后却一直试图寻找机会进行攻击和报复。比如:妈妈因为孩子偷喝饮料而吼孩子,孩子当时不说话,但是当妈妈有一次喝饮料时,孩子会反击,这不公平,为什么你能喝我不能?

适应吼叫后自暴自弃

经常性的吼叫会完全击垮孩子的自尊心,他们开始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反正你吼一吼就结束了,我下次还会这样干,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当孩子完全失去自信的时候,他就不会在意是否要努力去获得什么,因为他已经认定自己就是很差的。

什么是4C法则?

当和儿童相处时,成人必须知道行为管理中对问题的预防比纠正问题更重要。有效的行为管理是教育性的而非惩罚性的。

4C法则中的4C指英文沟通(communicaton) 选择(choices) 后果(consequence) 联结(connection) 的首字母,是指通过这四种方式有效完成与孩子相互理解的过程,从而避免吼叫式育儿的发生。

4C法则运用的关键点在于对每一个词汇的有效理解,只有明白其在育儿过程中的真正价值和使用方法,才能达到与孩子有效互动的目的,由此而建立起和谐的亲子关系将使家长获得更加有效的方法,不需要吼叫就能够与孩子达成一致。

家长如何利用4C法则远离“吼叫式育儿”?

随着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他们希望获得倾听和理解,希望得到承认与肯定,希望在影响他们生活的事务中有发言权。

4C法则的核心就是要关注孩子的需要,给予他们认可与支持:

沟通(communicaton) 借助“你”和“我”的力量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有的家长喜欢选择斥责的方式,比如:能不能消停一会儿?怎么这么皮?一会儿又该收拾你了。这些说法是对孩子的一种吓唬,但是孩子并不知道你希望他做什么。所以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我们要善于用以“你”和“我”开头的句子明确意思,让孩子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去做才是对的。比如:你这会儿坐下来休息一下,头上很多汗。我希望你不要在沙发上面跳。意思表达清楚了,孩子心里会明白你的要求,减少漫无目的状态。

选择(choices) 莫把“选择”当做“威胁”

当孩子不肯按照父母说的话做时,父母为了立竿见影,可能会摆出选择的姿态。以玩玩具为例,孩子说:我再玩十分钟就收。完了十分钟还是不肯收,妈妈生气了,说:给你两个选择,要么收玩具,要么以后就别玩玩具了。这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对孩子的威胁。因为这两种都不是真的想让孩子做选择,只是要听话。如果换一个思路,你继续玩也可以,但是我们就不能出去玩了,你选择哪一个呢?这可能才有选的基础。

后果(consequence) 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明明不对的事情孩子非要去做,越不让做越觉得好奇,挖空心思要去试试。这时候不如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体验一下选择带来的挫败与后果。但是家长应该慎重的告诉孩子。比如:孩子早上赖床。妈妈说几次都不动,终于怒吼孩子,孩子照样懒懒散散。但是如果你认真的对他说:我提醒你了,不起床会迟到,老师会批评,你自己看要不要起。真的迟到一次被批评了他就会重新思考你的建议。

联结(connection) 给予一对一的关注很重要

孩子需要和父母建立一种有连接的关系,并不是父母每天只要管理就可以,还需要情感作为纽带。当孩子玩得时候,在旁边看一会儿他是怎么玩的,轻轻微笑,孩子发现到你的关注会觉得非常舒服和有安全感。或者经常进行一对一的交流,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这些行为向孩子传递了你爱他的信息,他会在你提要求时把这些作为考虑项,因为他希望你高兴。

给有心家长的建议

当和儿童相处时,成人必须知道行为管理中对问题的预防比纠正问题更重要。有效的行为管理是教育性的而非惩罚性的。

想吼之前细思量

家长特别容易在一个临界点发怒,这种怒气往往来自于家长自己所站位的角度。如果要批评孩子,希望家长能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方式提醒自己约束情绪。比如:看镜子里的自己。你发现你发怒的样子时,会立刻清醒过来。

已经吼了怎么办?

如果每次重复吼完后悔的模式,是对自己的伤害,也是对孩子的伤害。既然已经吼了,一定要和孩子有一次真诚的沟通,说说你为什么会生气,并拥抱孩子给予道歉,让孩子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这种方式是对孩子的提醒,也是对自己的约束。

结语:每一个吼孩子的妈妈内心都想说,我不是真的想吼的,是当时没控制住。我想真诚地说,有时间吼叫孩子不如修复和孩子的关系,他喜欢你,认可你,自然会听你的话。索然我们都不是圣人,都有情绪,但是用适宜的方法管孩子,一定比“吼”来得轻松!

黄河黄土黄种人杂志

市场周刊杂志

赢未来官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