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娱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养螳螂妈妈生宝宝好吗为什么母螳螂比公螳螂

2025年01月06日 高娱资讯

动物不同性别间的体型有大有小,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所有生物的问题都可以追溯到进化上去,所以我们主要还是得从这个方向寻找答案。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个事实——虽然动物界决定性别的方式很复杂也很多变,但是总体来说出生的雌雄比例倾向于保持1:1(这其中的机制有机会单独说)。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雌性直接生育后代,那么雄性要怎么用呢?要知道雄性是完全可以一对多交配的,比如养鸡场通常是20只母鸡配1只公鸡。

我们得先熟悉一个概念——“物种内竞争”。同一个物种的两性个体,它们的食物和所需的自然资源是高度重合的,那么在有限的资源总量下就会存在“物种内竞争”。而通常来说体型较大的一方竞争力会更强一些,那么这个问题就变成了“什么时候雄性应该比雌性长得大,什么时候又应该长得小呢?”

主要有两个影响因素,一个是环境的资源丰富度,一个是此物种的综合竞争力。现在让我举三个例子,分别对应资源从贫瘠到丰富,生物综合竞争力从弱到强,雄性体型从小到大。

雌性更大的螳螂第一个例子是螳螂,众所周知在交配季公螳螂当然想花花肠子多找几只母螳螂试试,但是它的命运全年对面那只母螳螂饿不饿,在研究中人们发现如果当时雌性正好几天没吃东西了,那么公螳螂一发也打不成就会被吃掉。

为什么这么惨?主要是公螳螂的体型太小了,只有母螳螂的一半不到,而昆虫判断一个活动的东西是否能成为猎物的最主要条件就是体型,在体型与自己相当的动物面前,螳螂只有不到50%的几率会选择攻击,但是在体型小于它的动物面前,有高达70%的几率出击。

那为什么雄螳螂会如此弱小呢?其实不光是螳螂,几乎所有的昆虫都存在雄性个头偏小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昆虫的繁殖路线主要为R型,也就是多生不养,能长大完全靠运气。螳螂一次最多可产卵200个,这需要雌性有大量的营养支持,如果雄螳螂长太大,就会抢雌性的食物,对物种繁殖不利。

雌雄等大的帝企鹅第二个例子是帝企鹅,我们可以看看公企鹅与母企鹅的体型,它们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就连外形也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这是因为在严酷的南极洲大陆,要下蛋孵蛋就需要雌雄一起出力,企鹅蛋特别的大,会消耗企鹅妈妈大量的营养,所以下蛋后企鹅妈妈要将蛋托付给企鹅爸爸,自己去补充食物,企鹅爸爸们需要不吃不喝在狂风极寒下坚持一个月,把小企鹅孵出来,直到企鹅妈妈回来交班。

有很多鸟类都是非常忠贞的一夫一妻制,首先是因为它们的繁殖路线为K型,也就是少养精养,这需要大量的食物与精力支持,鸟爸爸与鸟妈妈必须要投入相同的精力,建立相当稳定的关系才有利于物种和繁衍,所以它们的体型相等。

那么是不是只要是走K型路线的动物就一定雌雄等大了呢?并不是,让我们看看下一个例子。

雄性更大的象海豹第三个例子是象海豹,鳍足亚目动物中的兽王。在大型哺乳动物中我们终于可以找到大量雄性大于雌性的例子了,人类的男女体型差距并不太大,只有大约20%~30%之间,但是雄性象海豹却可以达到雌性的200%到400%!雄性最高可长6.5米,重3.5吨,而雌性通常体重为1吨。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需要从物种的生存竞争力说起了。其实有很多哺乳动物都是雌性独自养育后代的,这是因为哺乳动物的综合竞争力更强,一只亲代就有能力精养1~3个子代。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那么多雄性吗?当然不需要,雄性成了“精子自动贩卖机”,只需要提供足够优秀的精子就可以了。可是如何来保障精子的质量呢?当然是竞争,只有“沙滩擂台王”才有机会将自己的遗传下去,所以打斗之激烈往往让双方全身是血。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惊人的数据——80%以上的雄象海豹终其一生都没碰过雌象海豹,而那20%平均可以让250只雌雄受孕。在这种机制下,多数雄性承担的作用就是“炮灰”,在基因的随机组合中那些不是前20%的只能被淘汰。此时的雄性承担的作用就是“进化推助器”,保证种群的进化速度不会因为较长的繁殖周期而慢下来。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就是动物界常见的三种雌雄体型与生存间的关系了,可以看到随着物种竞争力的不断上升,雄性也从简单的“精子提供机”进化了“优选精子提供机”。当然自然是无限广阔的,还有很多不按常理出牌的动物,不过没关系,毕竟“唯一没有例外的是例外一定存在”。

那人类怎么算?因为人类特殊的社会结构,在现代文明到来前智人的主要生存压力与繁殖压力是由男性承担的,所以女性相对较小的体型可以降低不必要的能量消耗。这在动物中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各种“动物好爸爸”们。

好了,本篇就到这里啦,我是酋知鱼,一条有点东西的科学作者,欢迎关注!

城市周刊杂志官网

美眉投稿

今商圈期刊官网

赢未来杂志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