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娱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小学生养蚕宝宝越养越多没有养过蚕的童年是

2025年01月06日 高娱资讯

“你们知道蚕宝宝刚孵化出来时长什么模样吗?”“蚕宝宝的一生需要换几次新衣服呢?”“如果按照垃圾分类的方法,蚕宝宝拉的屎应该属于哪种类型呢?”……在解放路小学三(8)班的“养蚕分享会”科学课堂上,一个戴着眼镜、面露微笑的小男孩抛出一连串关于蚕宝宝的问题。面对着台下小伙伴们的回答,他逐一精准点评,俨然一名小专家。

男孩名叫吴东骏,之所以能在讲台前侃侃而谈,因为他有足够的底气,而这种底气来源于近两个月的养蚕经历、全面观察和深入思考。他向记者分享了他的养蚕经历。

一次对话开启养蚕经历

四月初的一天,科学张老师在线上学习指导微信群发布了一项研究型作业:每一种动物的一生都会经历出生、生长、繁殖、死亡的过程,饲养一种动物,是了解动物一生的好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知道关于动物更多的事情。请感兴趣的孩子,亲自饲养几条蚕,观察记录下它们的生长变化,开学后进行分享。

作业发布没过多久,张老师的微信就收到了家长发来的反馈信息。“张老师,我们家东骏非常乐意挑战这项作业,也制定了养蚕预案,桑叶不好找,他打算到农村亲戚家采摘或者在网上购买,蚕卵也打算网购,他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养蚕总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吴东骏的养蚕行动在4月9日正式开启。当天下午,妈妈下班后带来两个小圆盒子,他轻轻地打开盒子,看到里面有很多圆形颗粒,比芝麻还小,灰色的、灰黑色的,很不显眼。妈妈说这是金蚕卵,把蚕卵放在温暖、没有太阳直射的地方,一个星期左右就会孵化出小蚕宝宝。从此,他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探视蚕卵,期待有惊喜出现。

4月17日,吴东骏像往常一样去观察蚕卵,眼前一亮,原来几只蚕宝宝已经破壳而出了,它们长得黑黑的,个头儿比蚂蚁还要小。他把蚕宝宝们移到分养盒里,把桑叶撕碎了铺在上面,看到它们本能地吃桑叶,吴东骏感到生命的神奇。

每天给蚕宝宝喂食、清理粪便,记录它们的生长,成为吴东骏的一项新的“作业”。他查阅资料得知,蚕宝宝非常“娇气”,不能沾水,否则很容易生病,所以每次喂食,都会把桑叶仔细检查一遍。在他的精心照料下,蚕宝宝长得很快,从刚出生的不到5毫米长到了两三厘米。经历蜕皮之后,身子渐渐变成青白色,脑袋很大,吃起桑叶来狼吞虎咽。

吃起桑叶来狼吞虎咽

吴东骏幽默地告诉记者,自己每天给蚕宝宝打扫房间,感觉就像它们的“爸爸”。

养蚕也有伤心难过的时刻

吴东骏说,他为蚕宝宝哭过两次。第一次,在换桑叶时,一只出生后体质就比较弱的蚕宝宝不小心被划伤了,身体流出了黄色的液体,他以为蚕宝宝要死了,吓得不知所措,哽咽起来。妈妈拿出纸,帮蚕宝宝吸掉流出来的液体,把它单独拿出来放进小盒子“隔离”,这只蚕宝宝很坚强,单独喂养了几天之后,恢复了健康。

第二次流泪发生在第一只蚕宝宝开始结茧时,当时张老师在科学课讲授蚕宝宝的知识,吴东骏得知蚕的生命很短暂,结茧之后,它们就会躲在茧里面,下一次见到它们时,它们就已经变成蚕蛾了,变成蚕蛾后,它们的生命就离尽头不远了。看着这些被从小养到大的白白胖胖的宝宝,他心里很舍不得,大哭一场。

结茧了

再次见到它们,已经变成蚕蛾。

妈妈:给孩子的探究创造必备条件

在养蚕的过程中,的确是惊喜不断,收获满满。他目睹了一只蚁蚕从蚕卵里爬出来的过程,通过养蚕,他对科学探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读懂了那句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每个孩子心里总有无数个为什么,而点燃这些‘为什么’有时候需要家长助一臂之力,要给孩子的探究创造必备条件。”吴东骏的妈妈说,在儿子遇到困难时,并不是直接告知答案,而是引导他更加细致地观察,深入地思考,在“山穷水尽”时,通过自己的努力迎来“柳暗花明”。

张老师说,生活是珍贵的教科书,大自然是创造的天地。他鼓励孩子们走进生活和大自然学科学、用科学。

徐报融媒记者 徐晓旭/文 刘冰/图

编辑:吴曼

责编:王莉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杂志

空中美语官网

东方陶瓷官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