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娱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巴塘藏式装修客厅甘孜州搬出来的新生活

2024年07月15日 高娱资讯

安康社区,意为“长治久安、脱贫奔康”。漫步社区,街道整洁,房屋排列整齐,社区充满文化氛围。(色达县委宣传部 供图)

杨丹 卓玛 川观新闻记者 宁蕖

“自从搬到了新家,生活比之前方便了很多,水、电各种都很方便。我们全家人过了个开开心心的年!”新春时节,在甘孜州各个易地搬迁安置点,群众们正喜气洋洋迎接着新的一年。

易地搬迁是解除灾害威胁、解决发展困境的根本方法,也是真正从群众利益出发的一件民生实事。它既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也是一次重新开始的机会。

近年来,甘孜州始终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中之重,坚持以“搬迁群众”为主体,大力实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强基提质行动,着力推动全州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为丰富搬迁群众精神生活,德格县还通过面对面宣讲、文艺汇演等多形式宣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积极组织开展群众业余文化和群众体育活动,丰富搬迁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德格县委宣传部 供图)

聚焦环境“软硬件”让群众“搬得出”

“以前住在牧场,路途遥远,生活很不方便,搬到这里,有水有电,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过新年,又方便又温馨。”硬件条件的改善,给德格县龚垭镇雨托新村村民贡布一家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德格县共建成集中安置点10个,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469户6278人,同步搬迁216户863人。为确保搬迁群众住得舒心,德格县把基础设施配套作为搬迁后续工作的重点,在错阿镇马达村、龚垭镇雨托村、白垭乡尼朱村等安置点打造了老年活动中心和休闲广场,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配备了消防设施,并不断完善卫生院、幼儿园、垃圾处理站、便利店等配套机构和设施,让搬迁群众就近办理事务,出行、看病、上学等问题逐一得到了有效解决,充分保障了搬迁群众的后续生产生活。

除了硬件条件,社区的“软环境”治理也是各安置社区重点工作。

“以前我们这里矛盾纠纷较多,但通过政协王城协商平台‘小微协商’,矛盾纠纷一一化解,如今邻里和睦相处,农牧民幸福感有了很大提升!”提起“吉绒隆沟”近年来的变化,吉绒隆沟易地搬迁安置点临时党支部书记俄绒布高兴地说。

吉绒隆沟是甘孜县集中移民安置点,安置了16个乡镇58个村151户591人。因农牧民来自四面八方,生活习惯、传统习俗差异化等导致矛盾纠纷时有发生,社会治理工作形势严峻复杂。

了解这一情况后,甘孜县政协紧扣移民安置点社会治理“主旋律”,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将吉绒隆新村社会治理工作作为重要议题开展调研,组织县政协委员多次下沉到田间地头、村口巷尾,广泛听取农牧民的意见建议,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大公约数”。通过“有事来协商·王城协商”平台,围绕疏通小区下水管道、清运垃圾等民生议题进行各种形式的协商,成功解决了吉绒隆沟社会治理中的诸多“老大难”问题。同时,配合甘孜镇做好宣讲政策、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共识等工作,有效防止和化解了基层社会矛盾。

近年来,甘孜州共安排各类资金 2.92亿元,支持提升安置区基础配套设施改造升级、搬迁群众就业帮扶、发展产业增收等项目 34个,图为安康社区内的小朋友。(色达县委宣传部 供图)

依托各方力量助就业 让群众“稳得住”

“这是我家房子,有三百多平方米,除了卧室客厅,还有我的仓库。”走进色达县安康社区,村民华日热情地邀请大家参观自己的家,走进仓库,华日自豪地展示着自己制作的藏戏服,“过去因为条件不好,我就去了西宁学习手艺,几年前国家给了我们这个房子住,房子修得很好,我就回来了,现在靠制作销售藏戏服,保障一家六口的生活是没问题的。”谈到2024年的打算,华日表示,希望能扩大规模,多挣点钱,“社区对我们很关心,我制作销售藏戏服的手续都是他们在帮我办理。”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而稳定就业,才能更好地帮助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加速向前。

甘孜州依托东西部协作、省内对口帮扶,多形式分类实施就业技能培训,通过雅叶高速路建设、帮扶车间、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吸纳搬迁劳动力务工就业。

目前,全州易地搬迁脱贫劳动力务工人数19231人,19个200人以上易地搬迁安置点有劳动力4676人,已 实现就业 4022人,就业率 86.01%。800人以上安置区搬迁劳动力就业 1051人,已实现就业 915人。

聚焦特色优势产业 让群众“能致富”

“为了春节的节目表演,我们组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练习舞蹈”,在巴塘县桃源地巫搬迁点,曲珍正和她的小伙伴们进行上台的最后一次彩排。村级活动室的院坝里大家早早入座,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食,花茹、冒面、藏式沙琪玛等巴塘传统小吃更是深受欢迎。音乐起,姑娘小伙们踏音而来,水袖下是一张张笑脸。“现在的生活真美好,衣食住行样样好,我的晚年生活很幸福!”仁真翁姆婆婆说到。

幸福生活离不开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通过股份合作、 资源合作、资金入股等有效方式,巴塘县桃源地巫搬迁点的集体经济收入已达10万元以上。

全州层面,各地也因地制宜,优先发展牦牛、藏香猪、青稞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实施搬迁后扶促农增收行动、实施高质量“庭院经济”等方式,同步与搬迁群众建立入股分红、资产入股等利益联结机制,促进搬迁群众长效稳定增收。

目前,19个200人以上安置区已配套建成产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等25 个,实现收益约 283.81万元,带动吸纳搬迁劳动力务工就业202 人,人均增收 2200元以上。除了巴塘县桃源地巫外,甘孜县吉绒隆沟、德格县雨托、石渠县查格共4个200人以上安置区实现集体经济收入 10万元以上。

住宅与房地产

居舍杂志社

海外远程会诊公司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