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洛社镇电器维修驶入新赛道这座苏南工业
2024年05月28日 高娱资讯
这里,就是洛社。太湖之滨,京杭大运河畔的一颗明珠。
改革开放之初,一大批乡镇企业从这里崛起,走市场化道路,以工业制造带动地区非农业化发展,创造了声闻全国的“苏南模式”,被称为苏南乡镇工业的诞生地,也是“四千四万”精神的发源地。
40多年来,洛社孜孜以求,改革创新,实现乡镇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
图说:天奇股份展示厅 洛社镇供图(下同)
开创“苏南模式”
上世纪80年代初,“一包三改”的乡镇经济体制改革春风吹进洛社。在这个彼时还吃着传统农业饭的小镇,工业只有一些小型的农机维修、农机配件生产厂。
乡镇企业能走多远?很少有人敢设想这个问题的答案。时年26岁的洛社青年黄伟兴,决定试一试。他从镇里贷款1万元,整理了两间平房做车间,创办起集体企业“洛社镇模具厂”。
工人们在艰苦条件下生产出了模具,市场却不买账:机械市场发展缓慢,产品大量滞销积压。黄伟兴重新组织市场调研,摸底行业需求,并决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发新产品:悬挂输送链。经过数年打磨,产品终于畅销,企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此后,随着市场需求的爆发,公司先后自主研发了电视机生产线、洗衣机生产线、空调生产线、汽车生产线。1995年“江苏天奇集团公司”注册成立;1997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无锡南方天奇物流机械有限公司”。
集体企业市场化,以往过剩的农业劳动力成为了产业工人,带动地区走上非农业化发展道路。洛社制造业自此遍地开花。
如今的上市公司斯达新能源、博耳电力、韩光电器都曾经历过和天奇类似的乡镇企业崛起之路。而这,日后成为了令全国刮目相看的“苏南模式”。2020年,洛社全镇地区生产总值180.2亿元,在全国百强镇排名中列第46位,财政总收入29.1亿元。
图说:汤家桥湿地公园
从“制造”向“智造”跨越
位于洛社镇人民政府办公大楼不远处,有一处安静的三层小楼。走廊两侧,多间实验室里正分别进行着智能物流分拣系统、洗衣机外观自动检测装备、垫片研磨抛光技术的实验测试。
正是在这里,驻扎着助力洛社企业发展的“专家智囊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它被当地企业家们称为外来“大脑”。进入新世纪,洛社的乡镇企业开始智能化生产升级改造,在机械、电子、物流设备等传统制造行业分批分期地从“制造”向“智造”跨越。
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升级,技术要革新,都离不开科研力量的支撑。众多洛社中小型企业有心向“智造”方向转型,但在如何转型、如何规划、如何控制转型风险等方面,因受制于科研力量薄弱而裹足不前。
如何让企业更迅速精准地与科研团队完成对接?当地政府决定把对口的科研团队请到企业家门口。2016年,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政府、惠山区洛社镇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落地洛社镇,十大研发团队从南航“空降”洛社。大到物联仓储,小到光伏产品的硅片切割装备,只要企业提需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就提供精准定向产品研发服务。
“以前我们这边的企业,经常要花高价去买国外的技术。现在我们上门服务,价格更便宜,企业更方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锡研究院院长助理惠大可介绍,当地一些生产电子产品零部件的企业,需要攻克研磨抛光技术,由于国内尚存技术空白,这些企业只能从美国3M公司购买。南航无锡研究院落户后,专门成立了研发团队,多年来不断革新技术,研发出性能和使用寿命上同国外持平的产品,价格低了好几倍,帮助企业逐步摆脱对进口产品的依赖。
图说:城市活力中心效果图
开启转型发展新引擎
然而,几十年快速发展,让“苏南模式”遭遇瓶颈。同苏南其它工业重镇一样,洛社面临土地开发强度高、资源空间不足、产业亩均效益低等问题。尤其是对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对照区域合作与竞争发展格局的全面展开,洛社发展面临来自内外部的诸多挑战。
如何迎难而上,突破发展瓶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开局之年,洛社镇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21年1月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在洛社镇筹建惠山高新技术开发区。自此,洛社这一苏南乡镇工业诞生地开启“一次创业”“二次腾飞”新征程,继续为苏南乡镇企业转型发展探路。
无锡市惠山区委副书记、惠山高新区(筹)党工委书记、洛社镇党委书记程松介绍,惠山高新区(筹)将紧紧围绕“一年成名、两年成型、三年创成”这一目标要求,打造“一廊两带、三心四片”的空间结构。“一廊”即锡西科创走廊;“两带”即大运河文化带、产城融合发展带;“三心”即城市活力中心、洗砚湖生态绿心、大运河科创中心;“四片”即高新产业片、田园水乡片、综合物流片、城市功能片。
在省级高新区的加持下,洛社这座苏南工业重镇必将迎来“二次腾飞”。一座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科技新城,一颗传统、现代、未来交相辉映的运河明珠呼之欲出。
新民晚报记者 唐闻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