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的一生总是挫折不断为何却一直没倒下呢
2024年02月21日 高娱资讯
杨志的一生总是挫折不断,为何却一直没倒下呢?
青面兽杨志的首度亮相是与下山纳“投名状”的林冲厮杀,这个时候就已经交待了杨志的高超武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
同时,杨志颇为灵活的性格特征也有所提点。
杨志解释自己此行所为,十个制使运送花石纲,就他一个在黄河遭遇风浪翻了船,真乃“时乖运蹇”。
可杨志并没有乖乖地去投案,而是“逃去他处避难”,直到朝廷赦罪。
如今收拾了“一担儿钱物”,打算回东京上下打点,希望可以重回官场。
杨志是如何做到在逃难中收拾了“一担儿钱物”的,小说此时并没有交待,但从他日后的经历所为来看,杨志确实是一个打不死的小强,就是老天也眷顾。
一
古人造词很有意思,什么是“短见”?
自杀就是短见。也许是老天还要拉他一把,杨志果然不愧为钛合金打造的弹簧一哥,正准备跃身一跳的他“猛可醒悟”。
杨志寻思:我堂堂一条汉子,本领出众,何必就此了结呢?不如等机会吧。只要你不放弃自己,老天就不会放弃你。只要你还愿意找机会,机会往往就在转角,前提是你别挑三拣四嫌这嫌那。
三
于是沦落到吃霸王餐的杨志碰上了操刀鬼曹正,机缘巧合又碰上了鲁智深。
大家凑到一块心生一计,居然夺了二龙山。
在人生中,我们经常会发一些坚贞的誓言,现实却立刻来逼着你打自己的脸。杨志认为自己“清白姓字,不肯将父母遗体来玷污了”,但坚韧且清醒的他还是落草做了大佬。
强悍却不逞强,在联合桃花山、白虎山攻打青州时,杨志依旧十分清醒,他认为只有联合梁山大队军马才有把握获胜。借此机会,杨志的二龙山伙众便一同归入了梁山大寨。
中国人崇尚的智慧是“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强人杨志的这番见识和决定是需要胸襟和韧性的。
归了梁山大寨后,杨志虽然只做了宋江手下的一个头领,但却东征西讨罕挫锐气,直到两败童贯三胜高俅威名炽热,杨志又随着宋江的招安步伐终于赢来了人生的最高光时刻。
杨志随梁山军征讨辽国,毫发无损。
杨志的人生理想是什么?
他自述:“指望把一身本事,边庭上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大家没必要因为讨厌宋江和招安就贬低杨志的人生理想,这样的理想怎么看都没毛病。
杨志至此其实已经人生圆满。
四
有争议的战争是征方腊。老天似乎又是在关照杨志,打下丹徒县时,杨志患病寄留丹徒。
生病了不是倒霉吗?怎么会是幸运呢?征方腊的第一战是润州,第二战是丹徒,这还远远没到残酷的核心战场。
可以说战争刚刚开始,杨志便退出了战场。
真正的梁山绞肉机随后便来,在小说第九十八回,梁山战死将佐居然高达二十四名。最后,征方腊的梁山将佐总阵亡五十九名,大部分死于过了长江后的战役。
梁山108人也有不少没有参战,比如公孙胜提前跑路,其他的有的或被朝廷征作他用,或像杨志一样生病寄留。
一路打不停有九十二人,战死者五十九人,阵亡率64%。
这些阵亡的梁山将佐,有水淹死的,有摔死的,有被砸死的,有被敌军捉到碎剐了的,有怕被俘自杀的,有乱箭射死的,有被一刀砍做两截的……
杨志患病而亡,跟这些人相比算是寿终正寝了。
在原著里,杨志的手上沾同胞的血比林冲还少,最后也免死于同胞之手。
五
杨志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总是挫折不断,但几乎每一次挫折都是塞翁失马的福报。杨志并不仅仅是运气好,他之所以总是能绝地逢生靠的还是自强不息。
首先他是个强人。如果杨志的本领不高,在遇到林冲时估计就被砍了做“投名状”。
如果他不强,他那把宝刀多半会被牛二抢了,更不用说阴差阳错为民除害,你以为“无毛大虫”牛二会没两下子?更不用说后来被梁中书看中,以及得到鲁智深的认可同占二龙山。
至于上了梁山及受招安后的东征西讨和北伐南征,哪一回也少不了妥妥的强硬实力打底。杨志的最大优点又不止于本领强“硬”,更是性情强“韧”。
这不是好死不如赖活的无奈,这是一种基于能力、性格和见识的韬略品质。
他总是很倒霉,但却总是击不垮,他经常触碰人生谷底,却又总能东山再起,甚至弹得更高,以致终遂生平志愿。
强硬的本领需勤学苦练,强韧的性情更需要心智的屡屡苦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