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娱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养一万只蚕宝宝可以挣多少钱一张蚕收益两千

2025年01月06日 高娱资讯

挑选蚕茧。

缫丝生产线。

女工展示生丝。

生产出来的生丝。

大蚕养殖室

西部网讯(记者石永波)“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增收,一年脱贫,二年致富奔小康。”10月25日,陕西省产业脱贫办公室组织的“脱贫攻坚看产业” 主题宣传活动走进镇安县,百盛茧丝绸有限公司负责人高俊民向记者表示,蚕桑业已经成为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扶贫效果明显。

高俊民介绍,百盛茧丝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集蚕桑基地建设、养蚕技术推广服务、蚕茧收购加工、蚕丝系列产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累计投资5600万元,一期4组1600绪自动缫丝生产线、3组复整生产线建成并投产,年加工干茧能力达到400吨,年生产白厂丝能力达到120吨,带动全县群众养蚕8600户,其中贫困户1580户。

优先聘请贫困户进厂打工 年增收2万多元

记者走进百盛茧丝绸公司时,企业厂房内的两条生产线正在进行着生产,金华村的贫困户岳茂芳在缫丝生产线上工作。

岳茂芳一家四口人,丈夫两年前腿部骨折,做了两次手术,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一个上初中。以前家里就是靠种地和打零工这个挣钱,自从两年前到百盛公司打工后,她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累,过日子,再累也得坚持。”丈夫看病,孩子上学的费用,都压在了岳茂芳的肩上。目前,岳茂芳一个月工作23天,每天八个小时,月工资是两千两百多元,一年收入2.6万元,基本可以保障家里的开销。

“常年有70多人在公司打工,其中有近10个都是贫困户。”高俊民说,公司优先聘请当地贫困户进厂务工,管吃管住,专门对入场新员工进行过技能培训,只要干的好,还会有奖金,员工的保底收入是两千二百元,有的优秀的员工可以拿到三千元一个月。

第一年试养了6张蚕 当年收入12000多元

“我今年是第一年试养,养了6张蚕,最终卖蚕茧卖了一万二,纯收益就有7000多元。”

永乐镇中合村的杨峰告诉记者,以前他想发展产业,但是苦于没有资金,没有技术,一直没有做起来。

今年初,百盛公司在村里建起来小蚕共育室和养蚕工厂,还办起了蚕桑养殖技能培训班,经过培训后,杨峰养了第一批蚕,没想到当年就收入一万两千元。杨峰说,他家里现在种植了十亩的桑园,明年打算多种些桑树,进一步扩大蚕桑养殖规模。

记者了解到,百盛公司以省蚕桑丝绸研究所为技术依托,以县蚕桑技术服务指导站为支撑,以公司建设的镇级蚕桑技术服务站为中心,建立县镇村三级技术网络,配齐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蚕农提供全方位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公司积极引进优良蚕种,推广普及小蚕集中共育,大蚕专用蚕室、养蚕工厂省力化蚕台饲养,方格簇自动上簇等养蚕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养蚕水平和效益。并与农户签订订单收购协议,实施保护价收购蚕茧,消除了蚕农的后顾之忧。

“三带四联” 脱贫攻坚模式显成效 龙头企业引领蚕桑业发展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6月开始,镇安县先后组织各级干部两次到贵州六盘水考察,借鉴贵州“三变”改革经验,立足县情实际,创新提出了“三带四联”的脱贫思路。 “三带”就是大户带、企业带、“三社” 带(即:供销社、信用社、专业合作社);“四联”就是联产、联业、联股、联营。

百盛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认真抓好联产联业联股扶贫措施的落实,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公司与贫困户联产联业联股发展蚕桑产业,对有桑园或能栽桑建园的贫困户,实行联产带动发展,实行订单养殖,保护价收购,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对有劳动力有技术的贫困户,实行联业带动发展。

公司通过“三带四联”包扶三镇四村,联股带动贫困户200户800余人,每户每年分红4000元。将贫困户安排到公司或专业合作社的养蚕工厂就业,将其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建密植桑园,对失能弱能贫困户实行联股带动发展,帮助贫困户实行资源入股、融资入股获得收入,通过把贫困户连在蚕桑产业链上,把产业连在合作社和企业之中,使贫困户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让贫困户流转土地得租金、岗位就业得薪金、资源入股得股金、订单生产得订金,确保贫困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如期实现脱贫目标。

目前,全县建立蚕桑专业合作社54个,建小蚕共育室38个,标准化养蚕工厂45个,安排贫困户就业300余人,蚕桑产业带动贫困户2200户,8100多人,2016年通过养蚕使126户贫困户实现脱贫目标。

据悉, 镇安县计划到2020年建设万亩蚕桑产业镇办6个,千亩蚕桑产业重点村30个,全县累计桑园面积达到10万亩,年养蚕达到20万张,产值达到6亿元,促使3200户,8000贫困人口通过养蚕达到脱贫目标。

体育时空编辑部

玩具世界杂志社

住宅与房地产杂志社

科技创新与应用杂志官网

  • 友情链接